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杯酒蕴藏的“茅台文化”

天眼新闻 2022-06-30


无悠长不文化,无文化不茅台。
 
2021年恰逢茅台建厂70年。岁月自宽阔,茅台文化如一缕光忽然醒来,见风而长,其人其文,其物其艺,其节气其祭礼,其惠风和畅,其事其才其器,汇成煌煌之观。这是中国故事里的馥郁篇章。
 
作为酿酒工艺,茅台是古老的;作为世界优质品牌殿堂的成员,茅台是年轻的。茅台的人文化成,犹如酒的本身,层次极为丰富,缘于这里的人们善于调兑时间和自然,新与旧,人间烟火与山海之望,以承载诗意栖息的美好想象。
 


跨越山海


赤水河在茅台镇的1915广场边弯了个近九十度的腰,岸边是繁华城市,是茅台酿酒人们的故乡。
 
赤水河边的街道上行人熙攘,人群中有时会走过白发如雪的季克良,一位用半个多世纪时光见证茅台生长的江苏南通人。
 
1964年刚到茅台的季克良,被沿路层层叠叠的大山吓了一跳,何曾想到靠着人挑马驮,一点点在山间冒出头的茅台酒厂,若干年后,会长成价值过万亿的品牌名字。
 
茅台酒拥有一种奇妙的连接力,连接人和人,可以成就热烈的情感;连接风物,则催化出更多美好事物。茅台镇以西300多公里,威宁棒木村,有趣的北漂女诗人曹臻一用茅台酒和威宁香猪肉混合,让香肠有了诗意;茅台镇以南200多公里,贵阳,曾获得2015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赛区冠军的胡颖,用茅台酒和浓缩咖啡调制出新店的主打饮品,为城市营造慢下来的空间。
 
茅台的足迹早已跨过山海。在南非,曼德拉的外孙女Tukwini女士很快就爱上了祖父的“中国老友”茅台酒;在欧洲,她为许多年轻人带去欢乐;在俄罗斯,人们好奇于这来自中国的烈酒;在南美洲,茅台说:“真正的朋友,能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你的心灵”……
 
人人惊讶的茅台酒香气,其实是倔强生命与生俱来的穿透力。大娄山脉西段北侧的茅台镇,正是凭着独特的地理环境,和代代相传日益精进的酿酒技艺,让自己成为了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。黔无盐,却有最烈最醇的酒,所以酒不仅仅是饮品,还是交换生活物资的砝码,是支撑生活丰满的筋骨,又因为交换,成为吸引人们翻越山峦彼来我往的动力。“蜀盐走贵州,秦商聚茅台”“家惟储酒卖,船只载盐多”,西南崇山峻岭不同于江南水乡,在这里,只有烈酒才能抵御湿寒的气候,只有醇香才能引来南来北往的客商,喝过,就忘不掉,就日夜回想。
 
历史上记载第一个品尝这种滋味的人,是汉武帝和他的使臣唐蒙,当来自牂牁腹地的神秘枸酱在舌尖翻腾,令人“甘美之”,酒成了冲破重山阻隔的情感共振。
 
但这还不构成文化。茅台历史被梳理成16个字:起于秦汉、熟于唐宋、精于明清、尊于当代,“当代”是前面三个篇章的真正继承者和发扬者,犹如若干个零前面的一,因为这个“一”的存在,才让“零”有了意义。
 
历史在口耳间相传,而眼前的实物更加撼动心灵。2017年10月13日,时任美国旧金山市长的李孟贤到访茅台,追怀一个世纪以前,茅台在旧金山凭借勇气和智慧,夺得“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”的佳话。
 
实际上,自1951年茅台国营建厂,就担起了以美好风物承载中国之礼,跨越山海连接世界的重任,而中国故事的许多重要时刻,都有茅台酒在一旁,作为忠实的见证者。
 
2018年,茅台首次来到敦煌,开启寻根之旅,站在“飞天”壁画前,找寻连接过去和将来、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时空之门。此时距离茅台酒厂决定采用敦煌壁画中的“仙女献酒”图案作为外销酒商标刚好60年,相距2500公里的两种古老文化载体,在同一时空相得益彰。
 
今天,茅台酒已经飞入万千百姓家,比如春节的团圆宴席,比如生日,或者是夜阑人静窝在沙发上的独处时刻,为或沸腾或平缓的生活添加备注。
 
这是现代文明的特征,以文化来理解和贯彻社会活动,用艺术来表达和礼赞生命情感,而如茅台酒这般岁月悠长的匠心之物,不再是为了交换物质丰富生活而存在,而是为了穿透山海交流文明而流转,一再令人“甘美之”,一再令人爱上生活,对远亲和近邻都报以微笑。
 


匠心进化


中国故事是茅台文化的魂魄。
 
茅台见证了一个世纪民族沧桑巨变,深知若非国强民富,哪来茅台飘香。
 
家国之念,让匠心纯粹。茅台对时间的理解极为独特。站在赤水河畔,群山如表盘,河水是表针,端午制曲重阳下沙,往复五年,才完成一滴酒液的嬗变。
 
茅台的修行之路上,最知名的莫过于“四个服从”:当成本与质量发生矛盾时,成本服从质量;当产量与质量发生矛盾时,产量服从质量;当效益与质量发生矛盾时,效益服从质量;当速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,速度服从质量。
 
历任茅台当家人在岗,都会走进车间亲身劳作。站在热气腾腾的酿酒车间里挥汗如雨,在茅台是至高的荣誉。
 
2021年4月14日,一场温馨而高规格的荣退暨终身名誉酿造大师聘任仪式在茅台举行。62岁的原茅台酒制酒首席酿造师严刚光荣退休并受聘为茅台首位“终身名誉酿造大师”。茅台对严刚的最高礼遇,是一代代茅台工匠以毕生心力铸就质量高地的时代缩影,更是茅台对工匠的敬仰与感恩。
 
2021年10月10日的“茅台质量大会”上,茅台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丁雄军说:“要树立新时代五匠质量观,构建实施茅台‘365’质量管理体系,永葆质量匠心、铸牢质量匠魂、炼就质量匠术、精制质量匠器、锻造质量匠人,呵护茅台生命之魂,推动茅台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
 
从1951年建厂真正步入现代企业化生产,到万吨梦圆,再到现代化精细酿造,从师徒传承,到科学解读茅台工艺之谜,茅台的匠心传承,也已成为持续演进的有机生命体。
 
匠者知敬畏。每年重阳,茅台的祭酒大典,是赤水河畔的文化风景线。
 
和其他文化形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茅台文化最核心的创造者,不是文人墨客,而是千千万万拥有精湛职业技能和现代职业精神的茅台工匠;最忠实的传播者,也不是文人墨客,而是万万千千对美好生活有着独特理解的消费者。
 
再回到1951年建厂时的茅台,仅有75吨产能。如今茅台年产能超5万吨。产能的扩大,背后是遍布世界各地的“茅粉群”的钟爱之情,是茅台作为饱含匠心匠韵的优质消费品,赢得共鸣。
 
一边是年复一年的匠心执着,一边是钟情不变的坚定选择,当这种以商品生产和消费行为共同加持形成的能量场,持续经年伴随生活、记录生活,“茅台”两个字才会超越本体,上升为文化符号。
 


大文化观


2020年6月8日,茅台、郎酒、习酒、国台、珍酒、劲牌、钓鱼台等7家重量级酱酒企业共同发起并签署《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》,希望共同努力把赤水河上下游区域建成“生态基础最牢固、生产工艺最独特、产品品质最卓越、标准体系最权威、产区品牌最响亮、酱酒文化最鲜明”国际一流产区。
 
显然,茅台并不想让文化辐射力囿于自身,而是积极投身建设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建设,以此为阶梯,推动茅台文化向酱酒文化递进。
 
远山长,云山乱,晓山青,茅台公益是温暖的大文化观。当茅台站上70周年的时间节点,“中国茅台·国之栋梁”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犹如一场远足,也来到了第10个年头。2021年10月15日,这个中国捐款金额最大、受资助人数最多、覆盖面最广、影响力最深远的公益助学项目,在朝气蓬勃的贵州大学举办了自己的10年成果交流分享会。
 
自2012年7月12日起,茅台携手中国青基会、全国33家省级青基会,开始了“中国茅台·国之栋梁”希望工程圆梦行动,茅台每年出资1亿元资助2万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。而今,“中国茅台·国之栋梁”公益助学项目已惠及20余万名受助学子,覆盖全国31个省(市、区)2700多个县。
 
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看来,10年间,茅台与希望工程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,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慈善领域的标志性助学育人品牌项目,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、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教育扶贫项目,国有企业担当社会责任、促进自身发展的标志性企业公益项目,和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少年的标志性公益慈善项目。
 
茅台公益的覆盖面远不止于此,对口帮扶贫困地区,是茅台的又一个大手笔。
 
从2015年起,茅台集团在丹寨县投资3亿多元成立茅台生态农业公司,以蓝莓种植、加工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
 
也是从2015年开始,茅台集团与道真自治县结成帮扶对子,至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。4年多时间里,茅台集团带给道真的变化不仅是道路通畅、助学扶智、产业扶持,还有生活理想的构建。截至2019年末,茅台累计向道真投入帮扶资金2.72亿元,帮助协调贴息贷款3亿元。
 
久久为功,必有回响:2020年10月17日,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,茅台获得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。
 
饮茅台如饮乡愁,故乡在大地中央。
 
2021年9月24日,丁雄军首次阐述茅台新时期的“五线”发展战略时,用规划建设术语“紫线”来描述茅台文化未来的发展理念。所谓紫线,指的是历史文化街区、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线。“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茅台将充分挖掘文化内涵,扎实做好文化赋能,充分体现茅台文化影响力、凝聚力和感召力的‘软核’作用,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聚能的‘硬核’作用。”丁雄军如是说。
 
茅台的文化构建,正迈入全新领域,身段更灵活,舞姿更秀美,感动更多的远方。
 
2021年10月23日,第二届北京国际茅粉节,展区中央的大屏上,用7种语言表达同一句问候:“您好,茅粉”,平和而真挚。
 
这是茅台的细嗅花香。

(来源:贵州茅台)

编辑:胡蓉
统筹:王迟
编审:王璐瑶

更多新闻

· 70年逐绿而行,茅台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

· 遵义发布最新疫情防控提示

· 索道检修,营业时间调整,贵州这个景区发布通知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